第372章 局面-《大明嫡长子》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
    第(2/3)页
    其关键在谨慎二字。
    好在他们几个都没有主动去贩过私盐,因为他们位高权重,并不缺银子。
    阁老就是阁老。
    另外一边,
    韩文、闵珪、王炳的麻烦也不少。尤其是韩文。
    盐政本就在户部管理之下,顾左还可以说自己并不分管,他这个尚书却不能。
    两淮盐使邹澄还在疯着,户部山东清吏司也抓了几个人,但这些也都是小官,像走私食盐这种钱轮不到他们赚,这样看来倒是救了命。
    可另外一方面,两浙、长芦、山东等地的运盐使看到朝廷是这个状况,纷纷给他来信求情,
    其中有些确实是他安排的人!
    “……大司徒推荐了他们,却不是推荐他们去贩私盐的,朝廷法度不能够遵守,这个时候求情又有什么用?陛下整顿了宫里,连勋臣也抓了,饶了他们,怎么饶?”
    闵珪的话是有道理。
    但韩文的做人就显得非常的拧巴。相当于是自断后路,所有的希望都在顾左身上了。
    “都抓吗?”
    王炳并不去体会韩文的难处,“大司徒此话何意?到了这个节骨眼,凡贩私盐者,皆为死罪。”
    其实韩文也就是小纠结一下,毕竟他是个人,人做这种决定都不容易。
    “查吧,一查到底!”
    圣旨早就有了,这个时候也不必再入宫禀报。
    先从两淮盐场开始,邹澄之下,所涉文官也难逃法网。
    锦衣卫副指挥使韩子仁、毛语文已经先后离京,至于说杀这么多人,会有什么动乱……
    朱厚照即使病在乾清宫躺着,
    老虎打着盹,他们也不敢。
    又一日后,
    侍从室忽然拟了条旨意出来。
    不是那种命令式的,而是征求意见式的。
    其内容简单、但是新奇。
    便是皇帝提出了‘特别俸禄’这一词,主要为了奖赏朝廷上下有功、辛苦的官员,只要情况属实,就可以领取这一笔特别俸禄,银子从内帑里头出,不占用国库岁入。
    但对于什么样品级的官员,立有多大的功劳奖赏多少特别俸禄,这个就需要仔细鉴别和规定了。
    总不能大家都发一万两,那样管理实在粗糙。
    应该有所区分,至少分个级别,每年一千两、三千两、五千两、一万两、两万两等。
    其他的朱厚照不提,包括官俸太低、领到特别俸禄的人贪墨更加不可原谅等。这些是意会,不适合写在纸面上。
    这个旨意从宫里递出来倒是令外庭一下子感到意外起来。
    不过人们见不到皇帝,所以也只能相互谈论而不知道皇帝的真实目的。
    这不是件大事,谈大夫并不同意为了这件事就让皇帝又开始恢复处理朝政。
    也恰巧两位阁老回京,许多奏疏都是他们在帮着批示。
    随后递到司礼监批红。
    结果刘瑾看到谨慎定罪,定罪就死这八个字颇为不喜,好几封奏疏都是这个意思,显然就是有人故意为之。
    第(2/3)页